依视路陆逊梯卡林国樑:以循证医学和创新技术解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未来
时间:2025-07-02
2025年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会议(Vision China)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依视路星趣控迎来里程碑时刻,正式发布全 “星” 一代解决方案——依视路星趣控 2.0镜片,以科技赋能,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依视路陆逊梯卡大中华区专业视觉健康总裁林国樑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不仅持续升级创新,提供更高效的近视管理解决方案,更希望成为‘行业生态的共建者’。通过推动专家共识、树立行业规范、加强公众科普、全面赋能本土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眼健康生态体系,为推进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细化近视管理注入持续动能。”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赛道”
中国作为全球近视人口大国,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现状背后,是亟待开发的庞大市场潜力。作为依视路星趣控的母公司,依视路陆逊梯卡正以精准布局抢占这一“赛道”,积极打造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领域的品类标杆。
提及依视路星趣控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以及中国儿童近视管理的市场潜力,林国樑表示,在中国市场,依视路星趣控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尤其是2024 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长约50%。上个月,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亚太地区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部分得益于近视控制镜片的稳健表现,中国市场在其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眼健康这个行业的潜力是巨大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眼健康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三大健康要素之一。而数据显示,中国近视人群约6亿,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人群规模超过1亿人。在这 1 亿人里,近视呈现出发病率高、进展快、低龄化且高度化的趋势,这无疑是十分严峻的。基于这样的状况,不难理解国家为什么会将近视防控提升为国策,这足以彰显眼健康领域的重要性。
针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投入与布局,林国樑表示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白皮书强调的精细化管理,一步一脚印地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包括从研发、运营到消费者触达,倡导主动眼健康管理。
“一方面,我们持续洞察消费者需求,强化产品创新,如本次全新发布的依视路星趣控2.0镜片,正是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一次实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围绕‘精细化管理’推进多项举措,携手政、研、医、企、媒等生态圈伙伴,通过推动专家共识、树立行业规范、加强公众科普,构建完整的眼健康生态体系。我们还在思考如何让‘被动眼健康’变成‘主动眼健康’,让更多消费者更早意识到爱眼护眼的重要性。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们的旅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会持续加大投入,将行业价值带给更多消费者。”
以卓越科技突破 打造高效完整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解决方案
自2020年依视路星趣控镜片上市以来,获得了万千中国家庭的青睐,诸多临床实验数据已证实其延缓近视进展长期有效。此次重磅发布的依视路星趣控2.0镜片,是依视路星趣控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领域持续深耕的又一力作。
本次新发布的依视路星趣控2.0镜片,传承依视路星趣控镜片的核心优势,视觉清晰舒适[1],采用超轻PC宇宙片材质[2],美观、简约且安全[2],并且通过更多的突破创新[3],更有效延缓眼轴增长[4]。镜片搭载全新H.A.L.T. MAX技术,增加微透镜的屈光力和非球面性,产生距离视网膜更远的2倍非聚焦信号区[5]。此项创新使镜片在延缓眼轴增长效果上较前代产品显著提升[3]。12圈微透镜星环设计,将镜片最大直径提升至75mm,可适配更多镜框尺寸。
“我们的研发初衷与《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提出的 “精细化管理” 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希望为不同阶段的孩子提供精准防护。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依视路星趣控镜片能延缓近视加深平均达67%[6],最近也得到了6年的临床试验结果的认可,证实了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近视干预手段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meta-analyses),在非接触眼睛的近视干预手段中,采用H.A.L.T.技术的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在延缓眼轴增长效果上排名第一[7],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
依视路星趣控不仅在“控”方面下功夫,还率先尝试“防”。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陈志教授及其团队去年发布了基于高非球微透镜技术镜片的最新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示,针对低度远视储备的孩子,平均每周戴镜超过30小时,依视路星趣控平光镜片可延缓眼轴增长。这意味着依视路星趣控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控”到“防”的跨越,不仅助力国家近视管理防控并举的策略,也将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将关口前移,让近视发生来得更慢一些。
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在镜架方面一直具有优势,但依视路星趣控眼镜研发到今年早些时候才亮相,为此林国樑表示:“很多人问我们为何等了那么多年才推出依视路星趣控眼镜,答案藏在细节里——儿童框架绝非成人款的缩小版。我们耗时多年研究中国3-12岁儿童面部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开发,做出了适合中国孩子的眼镜框架,覆盖3-5岁幼童,6-9岁少儿和10-12岁少年三个年龄段。”
依视路星趣控眼镜专为助力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延缓近视加深效果而设计,安全、稳定、舒适,有助于延长每天的配戴时间,助力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实现更出色的近视管理效果。
以消费者为本,循证医学筑牢根基,白皮书引领行业共识
随着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关注度的提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依视路陆逊梯卡自2019年起响应专家推出《近视管理白皮书》,支持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近视管理体系,见证了中国近视防控进展的巨大飞跃。《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于今年6月再次升级发布,围绕“精准化人群管理,精细化流程管理”展开,进一步扩大近视管理范围,强化循证医学依据。
在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近视管理意识方面,林国樑提到,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是整个眼健康生态圈伙伴的共同任务。除了产品之外,我们致力于推动视光“人-货-场”的重塑——升级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人);升级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货);升级社区化视光服务场景(场)。除了行业端的人、货、场升级,提高消费者的眼健康意识也很重要。比如依视路星趣控的“视觉星球挑战” 科普活动,去年已在全国开展超百场,我们希望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家庭近视防控意识。
最终,希望能够联合生态圈伙伴,助力整个行业规范地传达信息、服务消费者,把 “主动眼健康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触达给更多的人。
从依视路星趣控平光镜的“防患未然”到依视路星趣控镜片的“广受好评”、依视路星趣控2.0镜片的“突破创新”,再到“镜片+镜架”的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依视路星趣控构建的不仅是产品矩阵,更是一套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早筛查 - 早干预 - 早管理”的中国近视防控标杆。
正如林国樑先生所言:“我们希望能携手各方力量构建一个生态服务体系,引导消费者从‘被动眼健康’到‘主动眼健康’转变;同时,实现更精准的人群识别和更精细的流程管理,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脚注:
1.根据2025 ARVO发表的摘要《微透镜屈光力与非球面性增强对近视控制镜片短期视觉表现的影响》研究证实,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对中央及周边视觉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2.依视路星趣控 2.0镜片采用AIRWEAR · 聚碳酸酯材料,具备抗冲击性能。
3.跟现有依视路星趣控镜片相比。
4.结论来源:依视路研发中心在新加坡于2024到2025年开展的为期12个月,针对50名6-10岁儿童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侧交叉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6148870)。该试验中,受试儿童单眼配戴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另一只眼配戴星趣控2.0镜片,约半年左右眼互换。试验结果显示,星趣控2.0镜片延缓眼轴增长效果更显著。
5.双倍信号区指的是与依视路星趣控镜片相比,星趣控2.0镜片的非聚焦光束带深度是前者的两倍(或更高),并不表示镜片度数或微透镜度数加倍。也不表示在延缓近视进展效果上存在对应倍数的提升。
6.数据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于2018年开始的有关近视控制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两年期结果。试验将54名配戴星趣控镜片的研究组与50名配戴单光镜片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入组年龄为8至13岁,其他如SER(等效球镜度)、散光、屈光参差等入组条件与更多信息请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1800017683。67%为平均数据,基于研究组中连续两年每日配戴星趣控镜片12小时以上的32名儿童(“常戴镜者”),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对照组近视进展量 -研究组中常戴镜者近视进展量)/ 对照组近视进展量 x 100%。近视进展量指SER进展量。试验所用单光镜片及星趣控镜片均来自依视路。论文发表:用于近视控制的非球面微透镜框架眼镜与单光眼镜对比: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140(5), 472–478,2022.0401。
7.近视干预手段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meta-analyzes)是针对多种近视干预手段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并做统计分析及综合排名。结果显示,在非接触眼睛的近视干预手段中采用HALT技术的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在延缓眼轴增长效果上排名第一。在配戴安全性与舒适性以及近视干预有效性等综合指标上,依视路星趣控镜片优势显著。